在种业科技成果展上,他们看到了“沃德188”白羽肉鸡模型、无人机、播种机等新型器械,情不自禁发出“哇”的赞叹声。
在参观图书馆的非凡十年·农大篇章展览中,少年们体验了中国农大在农业奋进史上的步步精进,也被一代代农大人的赓续接力奋斗精神所感动。
跟随着冯金璐同学的脚步,少年们在馆中感受着中国农大不凡的历程,对习总强调的“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科技成就的背后,是研究人员辛勤的努力,做研究不是简单的动笔杆、写文章,而是真正扎根大地、付出汗水、苦苦钻研。
在科技小院展,少年们认真聆听对科技小院的介绍,“我们的思想上、灵感上是交融的,我们都是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力量微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73年,中国农大师生奔赴河北曲周,开展“黄淮海平原科学治碱大会战”,进行改土治碱工作,50年接续奋斗,形成了“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
一代代师生薪火相传。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总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信中提到的“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在少年们面前有了具体的、生动的体现,而他们身上的青春活力也与这种精气神相互呼应。
在工学院的全景教室中,瞿见老师带领少年们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发展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一走出工学院,他们就被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吸引了目光。这台轮式联合收割机是“十三五”期间和雷沃联合生产的,主要用于收割小麦和玉米,可以自动测算亩数、含水率和产量等数据。看到这样的大型收割器械,少年们纷纷感慨,迫不及待想上去体验一番。
英郑欣老师还围绕模式动物、基因剪刀、生物神经传递等方面,为少年们讲述农大师生开展的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研究。
一行人来到李道亮教授的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这里种植、养殖技术先进,鱼菜共生。其中,水质参数传感器、投饵机等采用机器视觉,全部自动化,1个人可以养100吨鱼,展现出智慧农业的能量与魅力,“人不用干体力活了”,这将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从红色中走来,在金色中成长,向绿色中迸发”。这是中国农大的初心,也是中国农大的使命。我们深知,深入田间地头,进入村屯农家,农业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