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待雾散去后,兴义市水产收购商张鹏开着货车来到了义龙新区郑屯镇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
“今天是去进鱼的,那边的鱼品质好,去进的人很多,去晚了还得排队。”张鹏一边平稳地开着车,一边和记者说,自从家门口有了这个养殖场后,自己就没再从外面进过鱼了。
“看,这鱼多肥,一点泥腥味都没有,品质好。今天准备进几千斤,要过年了,好卖得很!”在养殖池旁,捕捞、抬筐、过秤,不一会,活泼乱跳的鱼被顺利转入张鹏的车。
据了解,义龙新区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在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在“退渔还湖”及“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背景下,抢抓机遇,利用当地土地、水利资源优势,并依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广州海洋大学等提供的优质良种繁育、高效养殖技术服务,打造以科技创新驱动的生态渔业产业。
项目占地面积218.2亩,总投资12700万元,建设完成500套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其中400个室外养殖桶,36个室内育苗桶,今年8月以来,养殖场已经开始陆续投产,已有210万斤鱼热销省内外市场,成功养殖了鲈鱼、鲤鱼、罗非鱼等多个品种,有效助推渔业产业高效绿色发展。
在清澈的400余个养殖池里,记者闻不到一丝异味,每逢投食,成千的鱼儿上下争相扑食,水花四溅,很是壮观。
“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是以PE桶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水养殖模式,采用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生产方式,生产提供符合无公害标准的水产品,不受季节限制,节水节地又生态环保,解决了传统鱼塘养鱼品类少、效率低、品质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黔西南文旅集团下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攀告诉记者,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效能是传统池塘养鱼的13倍。
好水才能养好鱼,每一套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均由2个养殖池、1台微滤机、2个生化桶、2个氧椎组成,形成养殖闭环。
“看,一次水循环需要一个小时。”李攀说,水流按照“养殖池—微滤机—生化桶—养殖池”的顺序不停循环流动,保证了水体的清澈,使水体达到养殖标准,氧锥不断地为养殖池提供溶氧,从而支撑起整个高密度养殖。
自去年11月投产以来,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已有210万斤鱼“游”到了六盘水、重庆等省内外市场,占据全州水产市场的“半边天”,有效稳定了市民“菜篮子”。
下一步,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以工代训、返祖倒包两种方式,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并探索集渔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渔业休闲综合体,带动周边农特产品销售、渔文化宣传推广、康养旅游产业、休闲渔业产业等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