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粮食生产“稳产保供”、防止耕地“非粮化”以及环保等政策要求,很多地区较难找到成块且具规模的土地,用于新建传统水产养殖场。陆基式帆布高位圆池,是指区别传统的水泥高位圆池,采用高强度铁皮围成的圆柱形鱼池,池内铺设防水帆布和装配其他设施后,最终形成的高位圆池。陆基式帆布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具备建设占地面积小 、同等条件下选址容易、建造灵活、成本低、产量和经济效益高、养殖尾水经生态化处理后可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等众多优势,对养殖户极具吸引力。
选择常年水量充沛、取水便利、水质好和取水点上游无污染的区域。取水点位置高于圆池进水口,形成自然落差,降低取水成本。场地相对平整,利于排水,远离水涝易发区与易淹没区。地块向阳背风,远离居民点、交通要道、工厂等区域,相对安静。场地跟硬质化道路连接,交通便利。避开“自然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 “生态保护红线区” “基本农田”等禁养限养区域。
整平夯实场地,以防止地基沉降、垮塌,破坏鱼池。圆池直径 6~12 m,高 1.5~2.2 m,也可适当选择半径更大的养殖圆池。圆池用铁皮围起来,铁皮应连接牢固,内衬的帆布必须防水性好且防腐时间长,以防止暴池与渗漏。相邻圆池之间预留足够距离,方便后期运输与日常管理。圆池底部为漏斗形,形成一定坡度,最低处连接排水管道,方便排水与排污。根据需要,圆池底部可部分嵌入土地,高出地面 1.0~1.2 m ,以方便后期投料、捕捞等日常作业,且能有效防止其他生物误入池内。也可将圆池直接安装到整平夯实后的地面,再搭建合适高度的钢架作业平台。
每个圆池安装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并设置溢水口。溢水口可与排水、排污共用一根管道,且必须略低于圆池最大蓄水位,以便多余水量自然溢出。选择质量好、耐用的进排水管道,特别是预埋于地下的排水管和场地主进水管,确保其不易损坏和破裂。进水管与池壁形成一定夹角,产生推水效果,使池水保持旋转状态,方便粪便和残饵向池底漏斗处聚集,排出池外。每个圆池的排水管道连接至尾水处理设备,便于养殖尾水收集与处理。根据地势条件,在取水口的下游修建独立的土池、水泥池或容量较大的帆布圆池蓄水,作为净化池或备用水源。圆池上方架设遮阳棚,预防高温天气太阳直射和水温过高、暴雨入池导致水温突降和水量不受控制。
增氧一般采用池底铺设管道、鼓风充气方式(如配套罗茨风机等)。沿池底内部的外圈铺设微孔、纳米管增氧管道,以便增氧的同时集污。每个圆池配备足够功率的鼓风增氧机,能独立控制增氧量,配备适量鼓风增氧机与增氧管道备用,以防增氧机和管道损坏、堵塞,导致养殖池缺氧。高位圆池配备足够功率的发电机,以略高于养殖场日常生产用电功率为宜。备用足够的输电线和燃油,以防临时停电。配备足够动力的抽水机,用于取水、排水、排污和圆池清洗等。配备尾水处理机械设备,用于过滤分离养殖尾水中的残饵和粪便。具备条件的养殖场,每个圆池还可安装水质监测设备。养殖易受惊吓、易跳跃的鱼类时,圆池上方还需铺设防逃网。
高位圆池养殖密度高,管理水平与精细化程度决定了养殖成败。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投放优质、健康、抗病力强和适宜高密度养殖的苗种。根据鱼的生长以及水温、天气等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保证充足饵料。经常巡池,查看鱼类活动和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观察水质变化,监测理化指标,适时调节水质。做好各项生产管理记录,以便养殖生产中不断优化改进。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定期消毒杀菌,定期适量拌服微生物菌剂和中草药制剂等,增强鱼类体质。定期检查鱼体,有针对性地使用杀虫与消毒剂。定期检查水源情况,防止被破坏或污染。水源充足的养殖场,可适当增加圆池内水流交换量与交换频率,保持水体清新。及时排出鱼池残饵和粪便,防止堆积,造成有害细菌大量繁殖,鱼池理化指标超标。不得使用禁用药品与假劣兽药,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用兽药休药期,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
陆基式帆布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效益高的特点 。受利益驱使,很多养殖户盲目投入,一旦自身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跟不上,极易导致巨大损失。因此,新场建设前,进行前期考察与调研。此外,还需结合自身养殖技术与管理能力、市场消费情况、销售渠道和应急处理能力等因素,选择养殖品种,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待养殖场建好后,尽量将养殖场围成相对封的区域,利于养殖生产安全,也能避免外界其他生物的干扰;做好防汛和抗旱工作,储备好备用水源和应急电源,防止鱼池暴裂和渗漏;有条件的养殖户,在养殖场建设与生产中,将日常管理与智能设备应用相结合,及时监测水质变化,进行风险预警,增强抗风险能力。
陆基式帆布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不能仅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保护 。养殖场建设时,应配备尾水处理设备。条件稍好的养殖场,可修建尾水处理池,养殖尾水经处理后达标排入鱼池,循环利用;条件稍差的,可将经净化处理后的残饵、污物、尾水等引至稻田、果树林、蔬菜基地等,综合利用 ,以最大程度减少养殖污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