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设定了增氧机开关的时间让工人执行,遇到忘记开的情况,鱼会严重缺氧浮头。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增氧机干脆24小时开启,但是现在用了智慧操控系统,不仅可以定时开关,而且没有误差,节约了电费开支,鱼儿长的还特别快。”在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金石村,63岁的农民裔成为一名数字技术员,熟练操作着手机中的按键。
“目前自然渔业资源面临枯竭,通过传统的捕捞方式发展渔业已经跟不上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养鱼面临的问题很多:设备控制难度大、管控手段落后、运维成本高、养殖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专业、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西安科技大学毕业的郭昌永,回老家发现,养鱼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他认识到,“数字化”在水产板块的渗透,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梦想,他辞去了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回家乡注册了一家专注于智慧渔业智能硬件和水产产业链平台研发的技术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水产养殖软硬件专利产品,集成应用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投喂等智能化技术装备,可24小时实时获取设备使用信息和水域环境信息,实现养殖、监测、投喂等生产工序数智化管理。
终于,在自己投资建设的养鱼基地里,“水产养殖设备管理系统、水产养殖大数据平台、移动应用微信小程序、App,以及智能增氧机、荧光法溶氧仪、PH检测仪等智能养殖设备”陆续研发成功并得到了验证。
当记者问到好处有哪些时?郭昌永坦言,用“物联网基因”改变水产: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提高效率,水产养殖的效益才会更可观,而规模化养殖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则更强。可以突破传统的分散式、低水平的养殖局面,解决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等方面问题。
“首先节约能耗降低人工成本,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水质检测等设备供能,减少因人为判断而导致的增氧机无效使用,降低增氧机启停次数,一年可为企业节约30%能耗;通过手机远程或智能增氧系统控制增氧机+摄像头实时监控,养殖户告别传统的人要到实地开关,逐步实现从传统鱼塘向无人值守鱼塘发展,可有效降低50%人工成本。”郭昌永掐着手指给记者说。
“降低养殖风险:实时监测鱼塘状况,减少因特殊天气和特殊时段导致的鱼类缺氧死亡事故。可以降本增收:降低饵料系数比,优化单位面积内水产养殖体量比例,助力增产;成鱼包销售包回收,解决养殖户销售难题;鱼苗集采、饲料集采,降低养殖成本;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还能带动其他农户增收。”
根据郭昌永的五年规划,目前以提升传统渔业养殖信息化升级为第一抓手,覆盖万亩鱼塘,带动传统渔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惠及300-500养殖户,带动产值8000万元;第二年:顺畅运行成鱼贸易流通模式;第三年:建设数字渔业物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第四年:申请市级智慧渔业园区;第五年:申请国家级智慧渔业示范园区。
“我最开心的是通过科技助农,带动家乡父老乡亲增收。”郭昌永说,“数字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相信通过农业数据互通,实现养殖户智慧养殖、上下游智慧赋能、银企智慧金融、政府智慧监管,推动渔业养殖数字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信用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步伐会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