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鳜鱼肥”。作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鳜鱼在暮春时节最为肥美。眼下,正值鳜鱼稀缺的冬季,然而在罗坊镇竹山村,数万条新鲜肥美的鳜鱼即将出塘上市,销往全国各地。近日,新余日报新媒体中心《走村看脱贫》来到罗坊镇竹山村一探究竟。
走近罗坊竹山村委颐养之家旁,一个个白色大棚映入眼帘,里面并没有种植大棚蔬菜,而是养了一缸缸鳜鱼,这里正是全省首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新余科侬创富渔业有限公司。
工厂化养鱼是怎样实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基地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循环处理,同时将温度、湿度等指标控制在最适宜鳜鱼的生长繁殖状态,相当于人为给鱼儿营造了一个像大湖养殖的生态环境。这样养鱼占地面积少,养殖密度大,存活率高,品质得到提升,还能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记者看到,每个巨型“鱼缸”内通着4套管道,分别是供氧、面水、底水和补水系统。经过过滤、生化菌处理、紫外灯消毒等一系列的科学净化程序,缸体内的鳜鱼便能“喝”上循环水,“吸”上新鲜空气。据介绍,经过这四套系统,一个车间10个缸体,共300立方水,每天的换水量为60-100立方,不仅节约了水源,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而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投饵和排污需要人工操作外,大棚内水质、水温、水流的控制已实行全自动化管理,在手机app上就能操作。
众所周知,鳜鱼是“三花五罗”中最为名贵的鱼,肉质细嫩,滋味鲜美,然而养殖难度高,人工养殖存活率低也让很多养殖户望而却步。说起当初养殖鳜鱼的难题,基地负责人孔小冬娓娓道来,原来,鳜鱼养殖对水质要求高,而且鳜鱼胆子小,很容易因受惊而相互攻击造成死亡。“车打个喇叭都会吓到它,鳜鱼需要幽静的地方养殖,特别要避开交通要道,离公路至少达到一公里以上。”正因如此,考察了多个地方后,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水质优良、生态宜居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罗坊镇竹山村成了孔小冬眼中的“宝藏村”。2019年底,在市、区扶贫办、镇政府、竹山村委的多方支持下,竹山工厂化养鱼基地建立。新余科侬创富渔业有限公司对场地、大棚等设施进行租赁,所得租金的80%将由竹山村委按照本村的产业分配方案对全村32户贫困户进行二次分配;其他20%的资金,纳入村集体收入,用于晓康驿站等村集体公益事业。
孔小冬告诉记者,这是全省第一家工厂化养鱼基地,加上“宝藏村”优质的生态资源保障,这里也是全国首家成功实现鳜鱼工厂化的养殖基地。据介绍,鳜鱼的生长周期是4个月,这样的工厂化养鱼,一年可以养2个周期。“2号车间的鳜鱼养了3个多月,每条鱼的平均重量已经突破了八两。12月就能上市了。希望早点上市开卖,让竹山村真正成为我们村民的致富‘宝藏村’。”孔小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