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祁县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徐徐展开。一泓清水、两岸锦绣,映照着山西省晋中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展现了晋中市书写“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答卷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晋中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防治力度,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逐年向好。2022年,晋中市2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
晋中市制定了《晋中市“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方案》,各县(区、市)成立“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实施工作专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将责任落实到岗位、任务明确到个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地。
同时,晋中市生态环境局发挥市级工作专班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指导、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各把关口、协同配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晋中市相关市直单位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对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监管责任。
在此基础上,晋中新青年高校志愿者在团市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生态环境局等组织下,持续开展“低碳公民科普·保护母亲河”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晋中市在“护水”上突出重点、在“管水”上拿出实招、在“治水”上下真功夫、在“兴水”上科学施策,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加快推动晋中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晋中市以工程项目实施为牵引,系统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综合治理,努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有力推动绿色发展、泽润一方、利惠群众。
2023年以来,介休市把实施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一号工程”,抢抓机遇、率先行动。龙凤河生态修复工程就是重要项目之一。龙凤河是汾河一级支流、黄河二级支流,流经介休市5镇13村,流域面积223平方公里。龙凤河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生态治理、防洪能力提升两部分工程。
介休市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龙凤河行洪能力,改善龙凤河生态环境,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将得到改善。
一泓清水入黄河,污水处理是关键。灵石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新建模块化水厂项目,采用智能模块化装配的方式,将大型污水处理厂划为模块,用更短的施工工期和更少的维护费用,达到污水处理标准,减轻厂内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压力。这个项目于7月1日开始运行,灵石县第一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了3000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据山西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赵信介绍,污水进入提升泵池后,通过潜污泵泵入微滤机,自流进入生化处理系统,之后利用微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将污水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排放标准可以达到地表五类水标准。
水清岸绿,离不开科技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晋中市正以生态为底色、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力绘就碧波荡漾“水美图”。
祁县昌源河河道管护员郝晋桢在巡查管护河流的同时,他的工作路线已实时传送到祁县智慧河湖管理平台。郝晋桢介绍说,在工作中,如果发现往河道内倾倒垃圾、排污之类的问题,可以手机拍照,通过‘晋中智慧水利’App及时上报。
晋中市水利局河湖长制事务服务部部长刘健表示,开发的适用于河湖长制工作人员使用的移动化一张图及OA(办公自动化)等功能模块,成功实现手机实时查看河流、水库、事件信息、实时监控等数据;同时积极探索用数字化赋能河湖立体化监管有效路径,通过建立河湖电子数据库、开发水系一张图、移动端App、终端识别等功能建设,实现了河湖立体化监管。
在全面推行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推进智慧河长建设的同时,祁县还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据了解,祁县聚焦数字化,推进数字孪生流域AI防洪模型与水资源管理模块开发,加快智慧河长平台迭代升级,逐步提升昌源河流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