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风送爽的季节,正是蟹肥膏红之时。得益于广泛采用了科学智能绿色的养殖技术,今年的螃蟹品质普遍较好。
阳澄湖大闸蟹,是苏州美食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在留住这道美味的同时,苏州还不断推进阳澄湖水质提升。10月10日上午,相城区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照例对阳澄湖水进行抽检,后续带回实验室对其中的PH值、高锰酸盐等指标进行检测。
苏州市相城环境监测站现场监测室主任张頔旸表示:“我们每周会对阳澄湖的湖体和入湖河道的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上报管理部门,为管理部门对阳澄湖水质情况的研判,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今年相城区持续推进农业面污染源治理,阳澄湖水质保持在Ⅲ类,总磷浓度同比下降明显,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质。由于今年整体气候非常适宜,加上持续的水质改善以及科学投喂,螃蟹的规格、质量和产量整体都优于往年。
上午,在金湖县金尧大闸蟹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经过挑选的大闸蟹按照规格大小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合作社理事长刘勇奇一共承包了2100亩蟹塘,由于承包的面积大,人工的成本费用也高。去年,他通过“机器换人”模式,实现无人投喂和“智慧渔业”数字化养殖管理模式。
“从去年开始,我们采用了智能化养殖模式,增加了每个池塘的微孔增氧,增加了水体的容氧量,提高了螃蟹的翻倍率,提升了水环境质量,使我们养出来的大闸蟹肉质甜、味道鲜。”刘勇奇说。
据刘勇奇介绍,目前,最大的母蟹在6两左右,公蟹在8两左右,每天出售量大概有2000斤。由于今年前期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螃蟹生长,产量也高于往年。
“预估今年的产量在280斤(每亩)左右,平均价大约在80块左右,今年的(螃蟹)产量比去年高出大概五六十斤每亩。我们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发往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刘勇奇说。
在句容市郭庄镇的一家螃蟹养殖基地,养殖户肖后富正忙着捕获大闸蟹,只见被捕捞入箱的大闸蟹个个体态饱满、青背白肚,不时吐着泡泡、挥舞着双螯。他说,现在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这两天进入笼网的螃蟹也越来越多,主要是销往南京。而且这几年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采用了生态养殖法,提高了螃蟹的品质,减少了饲料的使用。
“生态饲料中,龙虾占30%,青虾占20%,螃蟹占50%环保养殖,以水草,螺蛳为主食,然后饲料为辅食。这个生态养殖做好的优点就是螃蟹不容易生病,产量高。”肖后富说。
眼下,高邮湖大闸蟹进入上市的旺季。近年来,高邮创新“小块、精养、优质、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近日,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六届高邮湖大闸蟹美食节活动在高邮菱塘回族乡启动。
活动中,专家介绍,目前,上市的高邮湖大闸蟹均重超4两, 其中百分之六十达5两以上。高邮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科科长吴志强告诉记者:“从鲜活的个体来看,无论是体表、体型,还是这个体色,都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想这主要得益于全市几年来一直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的这个成果。从煮熟了之后来看,我们的蟹非常饱满,蟹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