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牛蛙的“政策春风”吹得相当频繁,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第三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的落幕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韶关、福建接连发文支持“牛蛙经济”,牛蛙绿色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问题被放在了台面上讨论,各方的强烈反映引发“牛蛙界”的多次轰动,养殖户的心里也有了新的想法:牛蛙从业者该如何正确看待大政方针,怎么合法养殖牛蛙?作为牛蛙养殖主产区的福建、广东,当地的牛蛙政策的导向究竟如何?政策频出是否意味着接下来可以完全自由养蛙?工业化养殖思路会成为牛蛙行业示范标杆吗?
“养户朋友首先要明白,政策的下发意味着以后养殖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9月16日上午,漳州海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寒晓在“李姐说蛙”栏目直播间重点分析了当前牛蛙产业如何与上行政策相结合、互协调,形成“绿色牛蛙经济”的强大合力,揭开了绿色健康生态牛蛙养殖模式的神秘面纱,同时讲述蛙的愿景、技术,以真心换真心,向养殖户朋友提供实实在在的干货,为大家能养好蛙、卖好价提出建设性意见。
8月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明确发文表示,一些地区出现随意停养、强拆、甚至“一刀切”禁养牛蛙的情况,严重损害了牛蛙养殖主体的合法权益,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推动予以纠正。之后,韶关市和福建省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健康发展“牛蛙经济”,这些都是牛蛙的利好风向。然而,很多蛙农心里出现了疑惑,为什么政策下发后拆迁蛙场的浪潮依旧在,养蛙环境似乎感觉更紧张了?
第一,养殖土地性质需确认。原来很多养户认为,只要不是基本农田、生态林这些明显受限制的就可以用于养殖,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从土地的用途来讲,是否得到了政府的许可很关键,每个市县也都有去划分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养户在可养区和限养区的土地上是具备可以养殖的条件的。但从土地的使用性质来说,占用耕保地首先就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其余土地的性质也要得到及时确认,通过当地的农业农村局或海洋渔业局养殖功能区规划查询途径,找到有关部门申请合法养殖用地。
第二是尾水治理需抓紧。现有牛蛙养殖模式主要还是以陆地土池单养、陆地地膜池单养为主、少量鱼蛙套养、蛙稻共生、荷蛙共生等模式,用循环水养殖模式是较好的尾水处理思路。但工业化的循环水养殖首次投入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维护,维护成本也比较高,不太适合普通养殖户。所以对于普通养户来说,通过种养平衡来实现生态化的循环水养殖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果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不足处理足够的尾水时,可在生态循环后使用设备处理。在种和养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水经过种植业的使用之后还可以循环利用,这样的投入比较小,对养户较为友好。当前,做种养平衡的绿色养殖也已向政府提议,希望得到更具体的支持,进而推动牛蛙产业向环境可持续方向转型,构建成熟可推广的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
第三是食品安全需牢记。要从养殖源头起杜绝牛蛙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用药行为(原料药、人药),严厉禁止使用违禁药物。随着牛蛙经济继续火热发展,各地政府肯定会陆续出台各种政策文件进行规范,执法检测力度毋庸置疑将会愈发严格。所以每个牛蛙从业者现在要坚持在养殖过程食品安全方面进行严格品质把控,这是牛蛙实现养殖合法化的重点环节。
直播中,李寒晓还带大家见证了海之味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行实况,向大家展现了工业化循环水牛蛙养殖的标杆效果。作为健康美味牛蛙产业引领者,海之味以饲料为核心抓手,带动种苗、养殖、流通、冻品加工、销售板块攀上战略高地,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布局,是一家积极推动牛蛙行业繁荣进步的龙头企业,致力打造牛蛙“产业芯片”,肩负起引领牛蛙产业升级的重任。
并且针对牛蛙养殖业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尾水污染、大量耗水三大痛点,海之味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牛蛙养殖新模式;2018年正式投入第一台AO水处理设备运行成功;2019年增加投资了6台AO设备和4台MBR膜池处理系统,将全部生化处理设备升级为“生化+膜池过滤”,日处理污水2500-3000吨;2021年投入500万研发“固液分离+硝化菌+植物跑道”模式,日处理污水一万吨。从此,中国首个牛蛙循环水养殖模式正式开创,牛蛙养殖的工业风向标得以确立。
除了海之味,高等院校、其余众多牛蛙企业也在不断为牛蛙产业的茁长成长“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为积极响应福建省蛙类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对牛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部署,近日,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组织下,海之味、鸿益、咏蛙等地方代表性牛蛙企业联合召开了一场行业企业研讨会。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共同探讨目前的牛蛙行业痛点,结合政府关于推进牛蛙发展政策切入点,研讨牛蛙养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还基于目前市场存在的部分收购交易乱象,与会企业达成牛蛙收购价的交易规范共识。
会议首先围绕行业重点讨论了以下痛点问题:目前养殖主要参考池塘养殖用水排放标准,养殖用水排放标准未解决;部分地区土地部门及农业部门存在区域划分缺失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办理相关许可;牛蛙养殖苗种未更新,存在抗病弱及疫病高发的情况,同时缺乏专项资金扶持相关研究,导致科研进度缓慢,研究领域不全面;牛蛙作为水产生物却没有享受到绿色通道优惠;由于牛蛙存在散养下,农户乱用药、乱排放的问题也刺激了政府部门出现执法一刀切情况,难以生产大批量安全牛蛙;农户散养用药溯源难,流通商(饲料企业)容易受到监管的责罚。
技术的发展也有着痛点,目前水体磷含量还是比较高,普通絮凝剂虽能有效减少磷含量,但也会造成水体毒性。目前没有加入絮凝剂,所以气浮机的作用比较少,后续研究相关植物性的絮凝剂是否适用;生化桶为主要成本来源,加之需要硝化细菌进行水处理,不能进行范围灭杀;微生物过高,由于耗氧量高,水体含氧量低,导致蝌蚪的养殖死亡率高。
关于收购乱象的交易规范共识,与会企业也达成了牛蛙收购价的交易规范共识:通过对养殖池中进水口、中部、出水口进行每区域不少于15只的采样,共计不少于45只,取其平均重量,得到相关标准重量价格,目的在于有效解决价格争议,共同为行业绿色发展构建良好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