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具有“以虾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典型特征,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要集成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将稻虾综合种养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甲壳类对农药敏感,为确保稻田内小龙虾的生存,养殖主体通常不施农药,再加上小龙虾采食稻田里的浮游生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害的发生,实现良性循环。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农药、化肥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
目前,小龙虾需求量很大,产量远远达不到需要。据统计,消费时节,日均需求8 000kg,绝大部分需要外地调入,自给率不足1%。小龙虾具有品质好、价格高、运输损耗少等特点。据测算,稻虾综合种养基础设施亩均投资5 000元,一年亩均利润4 000~5 000元,回本周期短,收益高。
首先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尽量以杂交籼稻为主,如丰优香占等;粳稻可先选择优质、熟期偏早的品种,如金香玉1号、南粳9 108等。也可选用特色功能水稻品种,如彩色稻、降糖稻。栽插方式:水稻栽插以机插秧为主,行距30cm、株距15cm为宜。要求在六月底前移栽结束,保证灌溉中水分能够充分流动,也要给养殖虾提供必要的活动和生存空间,既有利于水中氧的浓度提升,也有助于养殖虾捕食杂草和虫卵。
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以及病虫卵是养殖虾重要的食物之一,养殖虾通过捕食,可以大幅度降低水稻的患病几率,而养殖虾的排泄物则可以为水稻提供生长的必要养分,养殖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少量投放肥料或不投放肥料。在虾苗投放的初始阶段,稻田中的水量要控制在1㎝左右,当插秧半个月后可进行水稻晒田处理,此时要保证田间水量充足,轻晒即可,完成后需重新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注水量和水位深度也应增加,为养殖虾和水稻提供必要的环境生长。
在初期放虾阶段,稻田中水分可少量,控制在10㎝即可晒田,工作完成后可加深水位灌溉,同时需养殖者定期巡查观看养殖情况并逐步加深水位。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一般因控制在25㎝高度,即可满足水稻和养殖虾的生长需求,当水道到达分蘖阶段时,可采用“低水勤灌”的方式。收割稻田时要留有10㎝的稻蔸,打完后的稻草重返回田,并重新放水,控制在45㎝,保证水位没过稻草,根据实际情况施加底肥,加速稻草腐烂,为养殖虾的下一季生长提供必要的浮游生物以及饵料。
虾沟是养殖虾生长以及繁殖的重要外在条件,因此需采用一定的技巧性。首先虾沟沿着稻田周围并紧贴田埂内侧,其上口宽度为5~6m,底部宽度控制在1m至3m之间,深度为1.2~1.5m。养殖者须视自身的稻田面积情况而定,如果面积过大可采用十字沟,而且周边的要与十字沟相互连通,虾沟的总面积不得超过稻田面积的1/10。稻田的对角线应设置入水口和放水口,但是需用结实、紧密的钢丝网进行封堵,防止养殖虾从出口逃逸。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农户应每天至少两次对稻田进行巡查,建议早晚各一次,观看稻田内水质变化,可分析出养殖虾的生长情况,如果有可疑问题出现,要立即采取措施。同时,也要定期清理虾沟,避免出现淤泥堵塞问题。在放水过程中要先进行水质检查,水质对于水稻和养殖虾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旦出现污染,就有可能造成绝产绝收,所以要防止污染物或其他杂质融入到水源中。
增氧措施可以为养殖虾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同时也能促进水稻根系营养的吸收能力。目前,农户可选择水车式增氧机以及孔底栖息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是通过不断搅动稻田中的水面来提高氧含量,而孔底栖息增氧机则是从稻田底部输出氧气。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经济成本较大。养殖虾的最佳捕获季节为第二季度中旬。捕获前,可将是稻田中的水分放干,使得养殖虾退回到深水区域,然后使用地笼捕获。
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产业规模较上年增长388%。爆发式的增长导致苗种供应严重不足,小龙虾苗种价格也水涨船高,大大增加了养殖生产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明年会稍有缓解,但随之而来的是苗种种质问题,尚没有规模化、标准化的小龙虾苗种企业,会出现种质退化问题。
从事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大部分是种粮大户,缺乏水产养殖专业技术知识。田间工程改造没有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沟坑的深度、宽度不理想。在茬口衔接、种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多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基层农技人员具备水稻种植或水产养殖单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稻虾复合型技术人才。另外,稻虾种养户对稻虾种养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特别是普通散户多以自身摸索经验为主导,缺乏必要的后盾技术支撑。
稻虾综合种养基本分散经营,尚未形成市场、下连农户、带动稻虾产业发展的实力企业,仍停留在卖龙虾、卖稻米的初级阶段,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大分虾稻米被当作普通大米销售,减少了种养户的收益。
制定稻虾综合种养扶持政策,科学编制稻虾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条件,规范发展条件及标准,推广“一稻二虾”或“一稻三虾”模式,形成“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开发建设”格局,带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大发展。根据省色发展指标体系评价办法(试行)要求,稻渔综合种养已列入评价指标之一,将稻虾综合种养作为主推技术、培育科技示范主体内容。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有计划分片推进改造,开展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同时,提高养殖户改善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养殖户,其田间开挖虾沟以及对水、电、路、渠等方面的投入,通过申报、验收,达到标准的,给予一定的补助。
稻虾产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走苗种培育和规模化养殖一体化之路。要大力扶持,建设好、发展好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标准“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在基地内实行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实现产品品质绿色化,把水产品养殖基地建成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动传统水产业向现代水产业转变,确保本地苗种生产自给自足,从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推动水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要制定计划和方案,加大对养殖户种养技术的培训和指导,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召集技术骨干、种养大户举办“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培训班,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同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于日常工作中规范养殖户生产操作,对消毒净化、尾水处理、死鱼填埋等方面进行指导与监管,促进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健康发展。
打造品牌,实现标准化生产是稻虾产业化的出路。要引导种养户通过绿色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有机产品认证,注册商标,打造绿色龙虾和虾稻米品牌,实行品牌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工企业,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拓宽小龙虾销售渠道,开拓线上线下结合的小龙虾交易市场,举办龙虾节等活动,提升市场影响力。并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项目资金扶持、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扶优扶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真正让现有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作用。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在相同的空间下同时完成了水稻种植和养虾,在节约土地和水源空间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让农户有了更好地经济收益,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符合我国当前的绿色农业发展趋势,还能有效降低稻田病虫害发作几率,并为养殖虾的饵料提供了有机物质,促成了养殖虾和水稻的双重生长。共作模式实现了农业与渔业的协同发展,促成了生态农业的有效质量提升,减少了经济投入,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也是我国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契机。
综上所述,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很大部分的增长都是牺牲了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和养殖业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对于培育健康的农业生态体系具有长远性意义,也为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