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斗门白蕉镇昭信村万亩鱼塘碧波荡漾。放眼眺望养殖塘,一台台增氧机正不停地运作,迎着略带暑气的海风泛起阵阵水花,这里也是闻名遐迩的“白蕉海鲈”主产区。
过去三十年间,依托一条白蕉海鲈产业链,斗门区培育出近百亿级规模的大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
据珠海市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珠海全年鲈鱼产量达16万吨,价格增长14.6%,养殖户增收25.3%。更有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珠海斗门海鲈产量占全省产量的70%,占全国产量超50%,是名副其实的海鲈行情风向标。而在面积仅6.2平方公里的昭信村,海鲈鱼更是“游”出了亿元产值,成就小村落跻身“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水跃鱼欢的背后,一幅围绕“白蕉海鲈”的金融赋能画卷正在珠海斗门的沃野田畴间徐徐铺开。据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珠海市涉农余额为464.21亿元。各类特色金融产品及渗透式金融服务,珠海金融为赋能乡村振兴已打出特色组合拳。
2023年7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湾财社启动“新乡村·大生意”广东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近日,调研首站走进珠海市斗门区,通过采访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珠海本土金融机构以及水产企业,挖掘“白蕉海鲈”背后的乡村振兴致富故事,总结金融助力广东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据过往公开信息显示,珠海斗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海鲈产区,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达3.9万亩,产量达15.6万吨,占全国产量超50%,全产业链总产值170亿元。在这里,5万人以养鱼为业,在他们看来,这是增收的“致富鱼”,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鱼”。
“还在直播,去年刚接触不久,但有效果。”8月31日傍晚6点,珠海市伊帆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品牌推广总监梁兆斌还在公司直播间忙碌着。作为珠海斗门本地人,梁兆斌从事白蕉海鲈加工业,纯属一次偶然的“高人指点”。2008年,梁兆斌从广州回到珠海斗门老家。之前他在广州一直从事机械工作。但2013年,他和一个本地前辈吃饭,对方说:“你是斗门本地人,还年轻,应该把白蕉海鲈做大。”梁兆斌回忆,一来当时白蕉海鲈已经是国家地标产品,有“明星身份”;二来养殖技术相对成熟,鱼是食品,有稳定市场,唯一缺少的就是销路。一番深思熟虑后,梁兆斌找了合伙人,一起踏上创业致富旅程。
然而,现实挑战不小。“2013年,算上我们公司,本地加工企业也才4家。”梁兆斌说,当时相比养殖户,加工企业占比很小,为此开始时多要靠自己走出珠海去推广。但后面在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支持、市场环境越加成熟的情况下,生意也就逐渐走上正轨。
目前,在养殖量方面,公司养殖面积自有200亩左右,跟农户合作的养殖面积大概有1100亩。在加工量方面,过去才七八百万元的年产值,目前年产值在7000万元到8000万元之间。
梁兆斌直言,做水产行业,资金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因为从养殖到加工,表面上看就一口鱼塘,但是从下苗、饲料,再到一个塘租、人工等,整个时间周期算下来,总体资金量很大。而且目前一个深加工的工厂和一个基地,每天送来的所有原材料都是现金结付,流动资金需求量很大。“政府、金融机构这个时候的帮助就很重要,这么多年,一直和银行合作得很愉快。”梁兆斌讲,像他这样的企业,很希望金融机构来实地走走,真实地了解这类企业的实际需求。过往合作的银行,也是因为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很清楚,“都是尽可能地给我们一个最大的优惠政策。”
在梁兆斌看来,金融服务深入乡镇,最重要的是“接地气”,有效地将金融产品理念传达到养殖户心坎上。
珠海农商银行白蕉支行客户经理、昭信村“金融村官”梁敬亮也是珠海斗门本地人。他和同事们日常在做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工作。
本地人的身份对梁敬亮做金融服务时具备一定便利性。如何有效传播,还需要做好“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在他看来,信贷服务推广分三步走:第一是要“亲上加亲”,和村委会做好对接工作,建立联络点,“这样可以有效地知道养殖户们的需求”;另外则是该行推出了涉农信贷特色服务“整村(区)授信”工作,金融机构在建立信用村基础下,为整村提供的预授信模式,更大程度帮助养殖户办理信贷业务。此外,便是“榜样的力量”,推广再多,不如一个个成功范本的传播效应。
从地方特色农产品到支柱产业,产业链要茁壮成长,疏通链条难点痛点,金融服务及时“对症下药”是关键。
珠海诚汇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珠海白蕉海鲈生产企业的龙头代表。年产值达到6亿元,年产能达2万吨白蕉海鲈产品。该公司融资总监何平回忆,在过去生产过程中,从生产规模到采购,遇到过几次生产困境。
过去该公司厂房面积只有8000平方米,生产线只有一条,总产值还不到1亿元。当时该公司预计会有大量的生产订单,美国的订单能达到年出口3000万美元,所以在斗门白蕉投资了4亿元左右新建了一个10万平方米的水产加工集群产业园。但迎面而来的是资金问题,幸好当地的金融机构帮了大忙,及时帮该公司走出资金困境,顺利完成产业园建设。
另外一次是在2022年,面对白蕉海鲈集中上市的采购时机,当时白蕉海鲈养殖户有价值5000万元的白蕉海鲈产品急着要出售,他们需要现金支付。“我们找了几家银行去沟通这笔5000万元,当时其他银行都说这笔金额这么大,需要提供采购才能放款,”何平回忆,但去和养殖户沟通后发现情况比较头疼,因为养殖户都是采取现金交易,暂时提供不了。最终,何平还是找到和公司合作过多年的银行,“不到一个月,就审批了这笔5000万元的。”随后,两三天就发放出来了。
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调研了解,目前各类银行围绕乡村振兴也均在发力,推出了各类特色金融产品。但由于农业本身存在抵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涉农信用不健全及金融普及有待提高等客观情况,为此,尽管金融机构有心支持,但也要衡量放款后的风险问题。
“对农户、涉农企业要有很清楚的了解,这个还是关键。”一家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介绍,为此通过熟悉的放贷企业,去深入了解整条链条上下游优质的企业,是当前机构做农村特色金融服务的一种思路。
珠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行长罗乐忠介绍,特色金融服务产品+金融服务物理网点相结合的方式,是该行加大金融振兴地方特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思路之一。在加强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上,积极尝试通过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信息共享和延伸的金融服务模式。“‘公司+农户’是一种专项创新的涉农信贷模式。”罗乐忠进一步解释,该模式是通过农业经营主体担保,为其上下游农户批量给予授信,降低农户融资准入门槛。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表示,过往,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对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的信贷多为经营性信贷支持,缺乏中长期信贷,难以满足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性资金需求。农村金融供给服务模式与农村产业特性存在不适应。由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押物,而农村金融服务大多仍然采取抵押担保模式,从而带来农村融资难现象。
从海鲈鱼“出海”背后看到珠海金融赋能路径上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从点到面,正是满足了产业各环节的硬需求,积极攻破专家提到的上述问题。
从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提供的信息来看,在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护航”下,珠海农商银行推出了“美丽农居贷”“美丽鱼塘贷”“电费贷”等,这类名字十分“接地气”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出炉,正是为了满足当下农户及企业的金融信贷实际需求。
此外,为了将特色产品深入民心,更大规模地掌握村镇信用情况,做好后续金融服务产品设计,珠海提出了《珠海市“信用村”整村授信工作方案》,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让金融机构根据信用户、信用村评定结果,采取整村授信融资模式,加强对农村的信贷支持。珠海农村金融服务可谓从点到面全覆盖,打出了一套有序的组合拳。
一条海鲈鱼何能“跳龙门”成为斗门白蕉镇的支柱产业?其背后是金融积极发挥了产业链全方位服务作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副行长李剑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截至2023年7月末,珠海市涉农余额462亿元,同比增长39.2%,比全部平均增速(14.2%)高2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首位。此外,围绕金融赋能农业发展,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业务优势,推出“美丽农居贷”“海鲈电费贷”“生猪抵押”“林权抵押”等特色金融产品,加大对不同主体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
南都湾财社:今年以来,珠海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了海洋牧场、斗门区创建示范区等一批特色项目。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在支持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情况、工作成果及创新亮点如何?
李剑:“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广东也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定位为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工程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我行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部署,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珠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引导全市金融系统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信贷政策导向评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对全市中资银行开展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以评估看情况、找问题、抓重点、做督促,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业务优势,推出“美丽农居贷”“海鲈电费贷”“生猪抵押”“林权抵押”等特色金融产品,加大对不同主体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7月末,珠海市涉农余额462亿元,同比增长39.2%,比全部平均增速(14.2%)高25个百分点。
二是推进“整村授信”,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针对农村资金需求“小额、分散、快捷”等特点,指导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信用户、信用村评定成果,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村民给予一定的额度授信,并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信贷服务。截至2023年6月末,信用村“整村授信”数量31个,惠及涉农主体201个,实际用信金额1.36亿元。
三是强化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联合市金融工作局印发《珠海市推动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工作方案》,有序推动珠海移动支付示范镇和精品示范镇建设工作。全市先后有9个镇获评省级移动支付示范镇,目前已实现移动支付在珠海农村地区政务、旅游、民生、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战略实施。
李剑:目前,珠海在金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阶段我行将发挥金融力量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聚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点和堵点,探索破解出可复制推广的珠海方案。
一是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第一”,将金融服务融入产业兴区、强镇富民、乡村振兴辐射带动模式建设,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海洋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提振农业经济和民营经济。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重大建设项目力度。一方面持续对海洋牧场、斗门区创建示范区等一批特色项目建设投入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强化农村资源供给,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南都湾财社:下一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在金融助力当地实体经济,特别是珠海战略性新兴领域和重点产业领域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剑: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为“产业第一”战略打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