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色呈黑褐色带混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分解过快所引起。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的生长。
(2)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沫或粒状物,一般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鱼类作为饵料利用,反而消耗养料,拖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鱼的生长。
(4)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氨氮、沼气造成的,这些气体都具有毒性,对水产养殖动物有一定的危害。
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渐减少。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鱼病,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
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采取加水或换水为当然的最好办法,再根据水质情况可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加以改善水质。
当某种藻类在养殖水体一旦成为优势种群时就会形成水华,水华的形成代表养殖水体的物理相、化学相等水环境条件尤其是营养盐类比例特别适合该种藻类生长繁殖。
当养殖水体形成藻类水华时首先须开增氧机,使死藻随水流集中到塘边捞出来,同时泼洒有机酸解毒,然后再使用芽孢杆菌和底改类全池泼洒以调节藻类结构,维护养殖水体生物多样性。
当藻类世代更替发生障碍或天气突变等因素会引起养殖水体藻类突然大量死亡,即发生倒藻(即:藻类死亡)现象。
发生倒藻后,首先应使用解毒调水剂,第二天再使用降解调水剂全池泼洒,以尽快使池塘中的藻类生长繁殖,培育出适合养殖鱼类的水色。
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培养的硅藻水,颜色不同是源于硅藻的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硅藻种类不同、数量不同,颜色也可能不同。
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水中的藻类是硅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小环藻、骨条藻等,这些藻类都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
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嫩爽,透明度在20-35厘米之间,水中的藻类是绿藻,常见的绿藻有小球藻、栅藻、衣藻等。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养殖动物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透明。
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人们常说“硅藻水稳定,绿藻水丰富”,而黄绿色水则兼备了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养殖的水产动物活力强,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
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较浓,多见于养殖后期,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水质较肥,但活、爽差,水中悬浮颗粒少,有利于减缓动物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
这在老化池最易发生,易变成“铜绿水”。这种水体,尚可以存活,但要进行水质调控,否则水质老化,大量藻类死亡漂浮于水面,养殖动物的发病率增高。=
水中有大量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繁殖;主要含鞭毛藻、裸藻等。这种水色是由于管理失常,如饲料投喂过多、残饵粪便过多,导致溶解性和悬浮有机物增加。
水极富营养化,水质和底质极度老化。由于某些不良藻类会分泌毒素,使水生生物中毒;且底质恶化,发病率非常高。
黄泥水:①假浊:水中同时存在硅藻、褐藻、或绿藻,而且数量较多时,看起来水色有些浑浊,实际上是几种藻类混合在一起呈现的颜色。
可用透明杯打一杯水,静止几分钟,如果看不见沉淀,或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都在4~8毫克/L之间,属于假浊。
②池水分层浑浊:上层有一定水色,底层浑浊。此情况多见于越冬大棚内,温差大、水质较清、水中菌相和藻相不稳定、增氧机使用和搭配不当是发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③池水均匀浑浊:a.用药不当,如某些消毒药杀死藻类。b.水质老化,泛底。c.水位较浅,刮风下雨进水引起,或虾搅动底泥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