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杏彩体育官网下载:秦岭深处藏一处神秘基地 中国人登上火星不再是梦

2024-05-04 12:50:19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下载地址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下载app
秦岭深处藏一处神秘基地 中国人登上火星不再是梦

  “神舟”、“嫦娥”、“天宫”,这些凝结着先祖想象的名字,今天已成为一个个航天重器,巡弋九天之上。

  运20、C919、AG600,大飞机“三剑客”相继展翅蓝天,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不懈追求,终于在世界的东方,绽放耀眼的光芒。

  作为高新技术最为集中、产业溢出效应最强的领域,空天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陕西西安,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全都在这里诞生。现在,这里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台发动机下线。为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正在这里研发。一旦有了这种发动机,中国人登上月球、火星将不再是梦想。

  秦岭深处,隐匿着亚洲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泵后摆发动机将在这里接受检验。一旦测试成功,泵后摆发动机技术,将为中国未来重型运载火箭的主发动机研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迈向航空航天强国,中国已发动引擎,全速前进。接下来,让我们给你细数航天大国重器里的“英雄谱”

  最牛实力:C919身上,标准件有100多万个。过去十年,科研人员在C919上,完成了102项关键技术突破。

  重器地位:C919客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带动的是中国工业体系整体实力的升级

  重器地位:一款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周期,少则十几年,多则三十几年,比飞机整机的研发周期还要长。集成理论力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特种工艺等诸多学科。高投入,高风险,世界上仅有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能够自主研制。

  最牛实力:先进性能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大幅提高发动机推重比、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零件。

  重器地位: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首次实现大型钛合金风扇整体叶盘超高速超高精度加工和双面自动喷丸等工艺集成创新应用;代表着航空发动机国际先进制造水平。

  最牛实力:这是中国第一台泵后摆火箭发动机。此前,全球只有俄罗斯掌握这种技术。一旦有了这种发动机,中国人登上月球、火星将不再是梦想。

  重器地位:泵后摆发动机技术,将为中国未来重型运载火箭的主发动机研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中国航天强国梦。

  最牛实力:拥有多种转向驾驶模式,16个旋转架可同步升降和调平,64个轮胎都可以做正负100度转向。中国火箭发射场内的转运可以完全摆脱传统轨道运输的方式。

  重器地位:世界上单车轮胎最多、最强悍的载重运输设备,也是航空航天、船舶建造等大部件运输急需的装备。

  最牛实力:蠕墨铸铁制造发动机技术用于制作小到几公斤大到数十吨重发动机缸体缸盖,蠕化率稳定达到百分之八十。利用该技术研发生产的发动机成为全球功率最强劲,可靠性最好的发动机,寿命达到一百八十万公里。

  技术地位: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我国高端蠕墨铸铁制造技术空白。蠕墨铸铁制造发动机技术消除了我国发动机材料瓶颈,助推我国发动机一步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最牛实力:是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遥感卫星,分辨率高达0.5米。能够在五百多公里的太空中看到你家玻璃。“高景一号”已经完成全球2456万平方公里成像,为全国钢铁行业去产能效果监测、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器地位:首次使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达到0.5米,打破了国外商业遥感巨头的垄断,使我国可以拥有自主的0.5米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

  未来目标:到2022年,由16颗0.5米分辨率光学卫星、4颗高端光学卫星、4颗微波卫星,以及数颗视频、高光谱微小卫星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性能一流的超级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将在中国人手中建设完成。

  最牛实力:复杂工件一次性加工成型,无需模具,大大缩短制造周期;独立掌握三维五轴激光加工头研制技术。

  重器地位:三维五轴激光机床,是加工异形曲面卫星零部件的利器,代表着目前全球数控机床的最高技术水平。打破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少数行业巨头的把控。

  科学家已经实现了氧气和水100%循环利用、80%以上的食物循环利用,试验系统的总闭合度达到了98%。这是目前全球的最好成绩。

  未来目标:工程师们要将对接机构的使用寿命从天舟时代的2年,延长到空间站时代的15年,满足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营10年以上的需要。

  天文专家介绍,10日黎明前,天宇将上演“荧惑守心”天象。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我国公众借助肉眼可欣赏到天上的两颗红星——火星和心宿二在天宇近距离“争红斗艳”的画面。

  1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举行第二次换班仪式。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换班以来,4名志愿者已在“月宫一号”实验舱中连续驻留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