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杏彩体育官网下载:18项入选!

2024-05-11 06:29:22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下载地址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下载app
18项入选!

  近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指南,华中农业大学作为牵头技术支撑单位完成的“再生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等6项技术、参与完成的“稻田迟直播油菜抗逆春发增产技术”等12项技术入选。

  省农业农村厅根据前期推荐,共组织遴选了34项符合绿色增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业主推技术,要求湖北各市州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农业技术需求,确定主推技术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开展推广应用。

  多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坚持“四个面向”,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发的各类技术成果多次入选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主推技术,占省内主推技术的比例持续保持在50%以上。

  再生稻具有增产增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等优势,对于温光资源 “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稻区,发展再生稻是增加粮食总产的重要途径。黄见良教授团队主持的该项技术解决了湖北省再生稻生产过程品种选择困难、周年肥水运筹不合理、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不完善等问题。该技术多次被列入湖北省农业主推技术,通过大面积示范应用,增产增效显著。该技术获批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等发明专利6件,发表学术论文118篇。

  该技术成熟度高,已于2018年获得湖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已在湖北的洪湖、监利、荆州、石首、仙桃、蕲春、武穴、团风、浠水、黄梅、赤壁等再生稻主产区示范应用,年均示范推广面积2000万亩左右。近3年在湖北、四川、湖南、江西、重庆、安徽、福建及河南等地累计推广应用3478.9万亩,比非示范区平均增产11.51%,增产稻谷327.52万吨,增收节支103.97亿元。

  杨国正教授团队于2008年开始探讨以棉花夏(麦、油后)直播为基础的轻简高效种植技术。经过10多年的理论提升和生产验证,该技术基于“大群体、小个体”思路,实现了以减少管理用工、减少肥料农药用量为主要特征的棉花绿色、高效生产。

  该技术已获省部级奖励3项,发布省级标准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中国农学会等组织成果评价3份。该技术2012年起在黄梅县、武穴市、监利市等小范围、小面积示范,2015年起进一步扩大到沙洋县、公安县、麻城市、天门市、松滋市、宜城市等全省所有棉花主要产区开展多点、大范围推广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近10年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减少劳动力用工30%,节省肥料用量30%,节省农药用量20%,同时增加了冬作物产量,从而大幅度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棉田周年种植效益。

  全国西瓜年播种面积约2200万亩,其中以大棚西瓜为代表的设施栽培面积超过了60%,大棚西瓜种植中的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日趋突出,采用大棚西瓜甜瓜与莴笋轮作可实现西瓜生产和和甜瓜莴笋生产的有效衔接,可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是设施种植业和蔬菜作物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

  别之龙教授团队培育的该项技术符合绿色增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等总体要求。采用瓜与菜“互增双优协同”新模式,解决设施西瓜甜瓜实生苗,栽培克服连作障碍不足的问题,一般亩平年产值达2 万元,亩平纯利超1.5 万元。

  目前,该项目已经在石首市、松滋市、江陵县、洪湖市、公安县、潜江市、蔡甸区、江夏区、嘉鱼县等地示范推广5 万亩。

  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少是制约我国生猪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之一。母猪营养供给不精准,导致妊娠期饲料消耗多,母猪体况肥,产弱仔多、奶水少和断奶后7天发情率低是导致繁殖性能低的主要原因。

  彭健教授主持的该技术通过母猪性能和膘情诊断、动态营养需要估计、精准营养供给,以及使用功能性纤维等综合手段,降低仔猪初生弱仔发生率,提高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并促进仔猪肠道微生物定殖,改善肠道健康状态,增加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实现母猪“抓妊娠带泌乳”,仔猪“抓初生带断奶”。

  目前,该技术已在大北农集团湖北分公司、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推广应用。其中,生猪年出栏量全国前20强企业中的12家应用该技术,累计推广840万头母猪,2023年技术应用规模超过170万头母猪,节约成本1250万,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

  应用该技术每头母猪每胎节约妊娠期饲料25至70kg,节本62至175元;每头母猪每胎多提供断奶仔猪0.5头以上,仔猪断奶窝重提高5kg以上。成果推广后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增加1.65头,PSY达到28.6头,超过欧盟平均水平的27.7头。

  中国水产养殖约80%的产量依赖于饵料投喂。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传统水产养殖的粗放投喂管理,严重依赖工人经验以及人力劳动,饲料浪费严重,不仅降低了养殖效益,也增加了水体环境负荷,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水产养殖精准投喂智能管控技术,从吃食性鱼类生长规律,营养需求,摄食行为识别和水质实时监测等多个角度来确定其在不同生长阶段下的摄食需求,基于自主研发的鱼类摄食传感器、饲料需求模型、智能投喂控制设备,融合鱼类生物学、物联网、智能计算和自动化控制及渔业机械,实现投喂管理精准化、智能化控制,真正做到“按需投喂”,节约了大量人力、减少了饲料浪费,减轻了水产养殖因投饲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降低了大量环境成本。

  李大鹏和王春芳教授主持的该技术应用后,可以减少80-90%人工,养殖吃食性鱼类的饲料系数降低约10-15%,存活率提升3-5%,经济效益提高15-20%,从饲料来源的氮排放平均降低16.9%,磷排放平均降低19.2%,碳排放平均降低15.7%,增加养殖效益500-1800元/吨鱼,有效解决了劳力消耗大、饲料浪费等问题。

  该技术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以及2024年湖北省农业主推技术,湖北省2023年养殖业和农机行业力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具,荣获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水产学会遴选的“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2年度优秀科技成果”,立项2023年度湖北省地方标准“鱼类摄食行为感知及智能投喂控制技术规范”。

  李大鹏教授团队培育的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圆形养殖池并耦联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将吃食性鱼类集中养殖在圆池内,经底部集排污装置联通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后的尾水进入圆池循环利用,实现高密度集约化生态养殖和养殖尾水低碳高效污染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具有养殖单产高、饵料系数低、养殖周期短、用药精准、捕捞简易的优势和节地节水、生态环保、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的特点。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在保持 30kg~50kg/m⊃3; 鲜鱼产量的同时,使净化处理后养殖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的一级排放标准。陆基高位圆池的主要养殖品种有加州鲈、鳜、黄颡鱼和异育银鲫等。每个圆桶效益约为 8000 元,折合亩产效益 3~5 万,亩平节本增效 6500 元。

  此外,用养殖尾水净化处理过程的沉积物种植蔬菜,肥料成本降低 60% 以上。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水产品和种植的蔬菜品质优良,口感甚佳,产品销售价格均高于传统种养模式下同品种价格的20%以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