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太空出差”20余天,神舟十八号乘组已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新华社;右上图:空间站中的斑马鱼,在微重力下表现出腹背颠倒游泳等异常行为。右中图:由斑马鱼和金鱼藻构成的水生生保系统。右下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空间应用系统科学实验样品制备室,工作人员观察备份斑马鱼的状况。\新华社
昨日举行的2024年度“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科学教育活动上,科学家们介绍了随神舟十八号飞船进入空间站的“航天鱼”最近情况。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表示,空间站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自4月26日由航天员转移至问天舱生命生态实验柜并开展实验以来,已在轨稳定运行了24天,4条斑马鱼目前状态良好,航天员成功开展了两次水样样品采集和一次鱼食盒更换操作。他还透露了空间站未来的“动物成员”,小鼠以及果蝇将在后续任务中进入空间站。\大公报记者 刘凝哲北京报道
19日上午,2024年度“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科学教育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承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海胜、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职员周德进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旨在充分发挥空间站科技资源优势,为青少年搭建科学探究、科学实践平台,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励广大青少年追寻“科学梦”“航天梦”。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介绍,斑马鱼是一种模式生物,经测定其基因组约有87%跟人类一样,相似程度较高,在药物研发等领域都有很好的作用。航天员长期在太空飞行会面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情况,斑马鱼在这方面是非常好的研究模式,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太空中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据介绍,“太空鱼缸”空间站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自4月26日由航天员转移至问天舱生命生态实验柜并开展实验以来,已在轨稳定运行了24天,目前4条斑马鱼状态良好。
王高鸿表示,目前航天员成功开展了两次水样样品采集和一次鱼食盒更换操作,发现了斑马鱼在微重力下表现出腹背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定向行为异常现象。后续,科学家将利用返回的回收水样、鱼卵等样品,结合斑马鱼空间运动行为视频等,开展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同时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支撑。科学家们希望,下一步能在太空利用斑马鱼鱼卵培养小鱼,然后从小鱼再到成鱼,然后成鱼再产卵,真正实现水生生物在太空的全生命周期培养。
从拟南芥到斑马鱼,中国空间站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已从植物发展到动物。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表示,后续的实验将更加精彩,也会越来越有意思。未来,科学家们期待将四只两雌两雄小鼠以及果蝇们送往空间站。在空间站,小鼠除可以进行生理性的研究外,还可以将牠们在太空中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行为心理认知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究脑神经科学等领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