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0年1月,多年来坚持有组织谋划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对区域尤其是舟山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重点项目,努力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成为舟山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标杆典范。
围绕舟山市发布的“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建设行动计划,中心深入走访企业、渔民和相关部门,在调研中把脉问诊,深入掌握了困扰企业和百姓的难题困境,迅速组建了“一条鱼”产业链技术与装备团队,从养殖、远洋捕捞、冷链保鲜、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及物流溯源等多环节挖掘助推海洋产业创新升级的科技动能,落地了10余项自主研发的硬核成果,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下海”!
“透骨新鲜”的海产品,通过传统的冰保鲜和氟利昂速冻保鲜并经历长时间的运输,再上岸到餐桌,新鲜程度往往大打折扣,品质决定价格,海产品源头保鲜问题成为关乎渔民生计和口袋的致富密码。
渔船上的保鲜技术在之前几十年来都未有太大突破,为攻克这一“卡脖子”难题,团队着手从海水流态冰浆快速冷却与液氮速冻技术组合应用创新研发,突破了海水流态冰自然结晶成核与连续生成控制、船载液氮安全供给与流量精准比例控制、海上移动式高值加工与设备风浪补偿等关键技术,研制了船载海水流态冰冷藏锁鲜装备、船载液氮深冷冻结锁鲜装备、海上移动式连续加工生产线。船载液氮深冷冻结锁鲜装备首次在2条海捕虾船上应用示范即取得成功反响,“捕上来的鲜虾,立即进行超低温液氮深冷速冻,20分钟后进行常规冷柜保存,解冻后口感可与新鲜虾媲美。”团队负责人介绍,相较传统机械式速冻技术,该成果不仅保持了水产品的鲜度,还不容易腐烂,保质期可达1年以上,若有20%的海产品应用该技术,全省每年可新增产值约100亿元。
鱼体定重、定尺寸切条是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环节,传统上都是依靠工人手工切割,切割量大,切割环节存在明显风险,且招来的工人得经半年左右培训成熟练工,成为之前困扰舟山水产加工行业的一大难题。以年处理1万吨鱿鱼原料企业为例,仅切割这一工序,就需要60-80名熟练技术工人,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和频繁流动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急需通过“机器换人”解决这一难题。
团队研制的国际首台套鱿鱼定重定尺寸智能切片技术与装备,是全力组织实施舟山市产业“卡脖子”技术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成果产出,通过将鱿鱼的三维参数用扫描仪传输到智能系统,切片机可自动调整切割点位和角度,从而实现流水线人以上,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出成率,减少了后道速冻、包装等环节的用工量。目前团队已在省内外推广应用17台,为企业降本增效达数千万元,为全国的传统水产加工行业自动化提供了“舟山案例”。
针对当前国内乳糜颗粒海产食品的市场空白,团队还与浙江融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合作攻克国外独有的肉类蛋白乳糜化技术,研发了高营养、少添加、稳定性强的原味和烟熏味两种小克重常温三文鱼颗粒产品,一经推出即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帮助企业成功获得与上市公司的长期合作订单。
中心技术成果“鲜活帝王蟹保活暂养技术”被浙江蟹曾鲜科技有限公司以360万元在2021浙江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衢州专场上竞得,成为当年舟山市成交金额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顺利推进该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孵化,团队针对舟山高端海产品进境贸易开展了大量调查,为蟹曾鲜公司开展鲜活帝王蟹入境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可行性研究,蟹曾鲜公司一期投资3000余万元在浙台经贸合作区核心地块建造了鲜活帝王蟹交易集散中心,由中心专家团队为每批次100吨进口帝王蟹提供全程技术支撑保障。从暂养池、低温海水控制系统、水循环处理系统、增氧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到帝王蟹暂养过程智能管理技术,团队持续更新全面升级优化,高度仿生帝王蟹的原产地最佳生存环境,保证暂养帝王蟹存活率和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暂养期间存活率达99%以上,截至2024年初,企业已累计进口暂养帝王蟹实现产值超亿元,成为贸易商通过舟山口岸进口帝王蟹等高端海产品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
经海产品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养和保活运输后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还有颇受各地食客青睐的舟山大黄鱼,团队负责人介绍,“通过调节运输箱内的温度、氧气、水质、盐度及高强度保温材质等,采用梯度降温休眠技术,可延长运输过程中大黄鱼的存活时间。”目前由团队实现的36个小时运输存活时间在浙江同行业中是最长的,在全国也属罕见,售价比冰鲜大黄鱼提高多倍,打破了以往活大黄鱼“游”不出江浙沪的运输“魔咒”。
把脉行业基础,以产学研项目为牵引,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切入点,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构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成果转化模式是中心实现高质成果转化应用的特色模式。近年来,中心已与10余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8家技术研发中心,参与4家市区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积极打造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海洋工程材料环境试验中心等两个公共服务平台和浙江大学舟山技术转移中心,每年服务企业超300家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