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飞驰而过,它前方即将停靠中山市小榄站,记者透过玻璃窗看到波光粼粼的鱼塘,鳞次栉比,这里是不少中山水产养殖人事业启程的地方,也是水产品走向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区的生态“鱼仓”。
就是在这样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化工和制药学出身的80后,经营水产养殖11年,以循环水养殖模式,将“大头鱼”这一类常见淡水鱼品种进行口感和品质的提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好吃、不贵”的高品质淡水鱼。他便是广东省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罗愉城。
罗愉城的养鱼故事得从循环水说起。从事化工相关工作的他,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亲眼见识到香港和国外的一些养殖厂利用工业化循环水养鱼,通过为期一年的观察和品质测试,他觉得循环水养殖模式很有发展前景,便引进相关技术成立了中山衍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衍生水产”),开始了属于他的养鱼事业。
作为一个从化工转行做养殖的“外行人”,罗愉城的养殖道路充满艰辛。2007年他首次养殖石斑鱼,周边能够参考的范本不多,加上天气环境等不可控因素,鱼苗死亡的情景时有发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罗愉城凭借工业化思维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搭建起了当地石斑鱼养殖平台,在中山为数不多的石斑鱼养殖户群体中屈指可数,2010年,衍生水产一跃成为广东省海水鱼养殖企业标杆。
被石斑鱼养殖红利所吸引,周边许多养殖户也加入到了养殖队伍中,不过市场很快出现产能过剩,价格70元~300元/斤不等的石斑鱼在2014年时只有每斤十几元。“尽管我们的石斑鱼外观和口感都不错,但在当时却几乎卖不出去,成本高于利润,我们公司坚持了三年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于是考虑升级转型,不再盲目追求高端品种,更贴近市场需求。”罗愉城说。
转机发生在2017年。罗愉城在一家顺德粤菜饭店吃到了味道鲜美、口感滑嫩的淡水鱼,这比之前他所吃到的淡水鱼都要好吃。打破砂锅问到底,通过走访、考察,罗愉城渐渐锁定了能让鱼如此美味的“妙招”,那便是给鱼一个人工调控的环境进行净化,让鱼变瘦、不再有土腥味、肉质得到质的提升。
受此启发,衍生水产确定了下一步的转型方向,并于2018年开始养殖并收购多品类的淡、海水鱼,包括受消费群体喜爱的“四大家鱼”、三角鲂、鲫鱼、鲮鱼和翘嘴鱼等常见品种。罗愉城介绍,将这些鱼在循环水系统中养殖20~30天左右的周期完成净化,不仅不会出现肥而不鲜或是充血得病的情况,同时提升品质,相较于鱼塘养殖的方式,循环水系统减小环境因素对鱼的影响,提高产出率。
罗愉城的淡、海水鱼养殖事业一直坚持八字方针,安全、健康、好吃、不贵。他认为,食品首先需要符合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其次是保证鱼的健康。再好吃的食物如果不能满足品食者对口感的需求,那消费者也是不会买单的,还要把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他邀请小榄镇、中山、珠海、佛山等地的农户加入合作,以工厂化养殖为示范,增强养殖户对新技术的认识,目前合作的农户养殖总面积已达到5000亩,带动周边地区养殖技术升级。
受疫情影响,今年衍生水产的经营状况处于亏损状态,这给罗愉城带来不小的打击,“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难处,不能在遇到问题时就想着如何去逃避,应该在此基础上及时止损,以迭代更新来推进转型。”
罗愉城说,去年公司开始与各类加工厂合作,提供净化鱼给加工厂。根据生鲜鱼类部位的特性不同,分别制造成鱼丸、鱼片、鱼头和速冻鱼等便于烹饪的加工品,每类鱼都会配上推荐的制作方法,消费者不用掌握厨艺,只需要按照推荐的操作方法直接上锅烹饪,“今年我们就注册了‘宅家鱼’商标,让广大消费者不用出门即可买到好吃又方便的可食鱼类加工产品,非常适合当今上班族和年轻的00后群体。”
除了养殖业,罗愉城打算与蔬菜业和畜禽养殖业合作,通过当今流行的电商外卖平台以及线下大超市等机构,将进行买鱼丸送鸡或者菜鱼丸和肉打包的火锅套餐、鲜鱼粥食材套装等“水果盘式”组合销售,充分满足消费者少食多餐的消费方式以及买一得多的消费心理,既讲究营养搭配又不用去考虑每天的菜谱。罗愉城说:“我的计划很简单,在保证品质这一初心不变的条件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