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界首镇古运河旁的左岸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大闸蟹养殖基地,只见1100多亩水面上波澜不兴,塘坝上却是爬满张牙舞爪的螃蟹,一旦有人靠近,它们迅速爬入水中。“中秋节以来,我们合作社已销售约3万斤大闸蟹,预计还有20万斤将陆续上市。”左岸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万安琪介绍说。
“好蟹难养,优质蟹品的背后是对每一道养殖过程的严格把关,每一个操作细节的精细运作。”说起如何养出高品质、高规格的大闸蟹,万安琪表示,规范化、科学化养殖很重要。多年来,左岸大闸蟹从选苗、喂养、管理到捕捞都严格把关,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大闸蟹的养殖效益。
养好大闸蟹,首先蟹苗选择很关键,优质的蟹苗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速,肉质良好等特点。其次,要严格遵循“前期精、中期粗、后期荤”的喂养原则,混合使用颗粒饲料和新鲜野杂鱼、玉米、小麦等动植物饲料。此外,从蟹苗下水到捕捞上市,这是一段漫长的管护过程,要勤巡塘、勤记录,坚持“五查”,即:查水位水质变化情况,定期测量水温、PH值,处理腐烂或过多水草等;查螃蟹生长摄食活动情况;查防逃设施完好程度;查塘埂破损、渗漏情况;查病、敌害侵袭情况,并根据相应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最后,大闸蟹成熟上市,捕捞时更要小心,避免伤害还未完全成熟的螃蟹。为了保证螃蟹的品质,一般是深夜开始捕捞挑拣,这样才能保证白天买到的是最新鲜、刚出水的大闸蟹。
近年,“左岸”还不断引进新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目前,左岸已有一半的养殖水面铺设了微孔管道增氧设备,大闸蟹的产量、规格大大提高。
今年,“左岸”还引进了“蟹虾鱼”混养模式,在每亩放养1300只小扣蟹的基础上,混养一定比例的青虾、罗氏沼虾、鳜鱼和花白鲢等,进行立体化养殖。万安琪笑着说,目前青虾等混养的水产品已带来100多万元收益,预计剩余部分还可再收获60万元至70万元,大大降低了大闸蟹养殖风险。虽然今年大闸蟹的价格不及往年,但左岸大闸蟹拥有多家实体店和多个销售网点,还开展了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卖螃蟹,全面打通大闸蟹销售渠道,前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