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海之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海鲜陆养”基地,基地采用工厂化海水循环养殖模式,利用智能系统管理整个养殖过程,实现一年四季有南美白对虾上市。
在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街的海之星养殖基地里,一座座养殖车间联排矗立。记者顶着36℃的高温走进其中一间养殖车间,只见池壁上方的温度显示器上提示水温只有28℃。
技术员曹光发小心翼翼地从水中提起一个虾笼,笼内一只只浅青灰色的南美白对虾跳得正欢。曹光发告诉记者,越是活蹦乱跳,说明它们生活得越好,养殖人员每隔4小时就要观察一次虾的状态,并把调配好的营养饵料通过自动化投料系统撒入虾池。
在一期基地里,一共有28座育苗池和308座常规虾池。每一座虾池都保持着28—30℃的模拟海洋生活环境,实现四季生产不断线,而这得益于离基地不远处汉川电厂提供的“余热”。
基地负责人吴育林告诉记者,“海鲜陆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养殖区域的恒定高温环境,电厂提供的“余热”为养殖基地模拟海洋环境提供了条件。
提起产能,吴育林掰着指头算起账:一个32平方米的虾池,至少能产450多斤对虾,是传统养殖模式的近10倍。
关键还是靠科技。为了给虾苗提供更合适的生长环境,基地从广东湛江、山东潍坊等地采购足量的海盐卤水,在武汉以1:10的比例进行淡化处理。虾苗刚刚来到东西湖基地时,每只身长只有2毫米,通过基地模拟的海洋环境和科学喂养,很快实现了正常生长。
车间内,记者看到智能监控管理系统能对水温、光照度、溶氧量、酸碱值等参数进行24小时监测。吴育林告诉记者,工厂化养殖就是通过核心技术随时处理对虾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创造一个最合适的生长环境,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产能,同时隔离病原,减少污染。
经过育苗和饲养,目前基地虾池里的南美白对虾已经成长到了8厘米左右。按照计划,整座基地里的对虾养殖将进入循环出产、接力上市的节奏,预计308座常规虾池全面投运后,基地一期单批次的南美白对虾产量将达到15万斤,而整个基地一年的产量最高可以突破90万斤。
记者走出车间时,看到基地自主研发的对虾养殖工艺水循环系统正在运转。养殖污水先通过大型微滤机,再进入四级过滤系统,净化水经过加热后回流到虾池,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利用率达到99.5%以上。
特色水产养殖也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随着基地的全面投运,基地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对周边农户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促进农户增收。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农发办负责人王冲介绍说,“海之星”经常组织周边农户学习观摩养殖模式和技术,而且做到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供水、统一收购,让农户放心养殖,共同致富。
来源:湖北农村广播 记者 石炎昱 通讯员 谢毅 刘先佑。如果发现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中国水产门户网,志创渔业信息第一品牌;运营二十余载,用心感悟行业发展的点滴;水产人,就上中国水产门户网。
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cttwx”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广大行业人士踊跃投稿,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必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