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崇明岛上的盒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出产的首批南美白对虾顺利“上岸”。这也是零售行业内首个尝试自己养虾并真正实现活鲜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农业项目。这是盒马在上海崇明孵化3年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场,未来年产量可达近1300吨,年销售额可超8000万元。这无疑是产业发展的新信号,新零售入局工厂化养殖,传统的商品虾供应模式将发生深刻改变。打造订单式农业传统的水产品供应模式要求活鲜产品从养殖、运输到销售环环递进,存在养殖成功率低、运输和暂养损耗高、持续稳定供应差等行业痛点难题。大型零售平台通过销售平台的数据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在驱动上游的生产合作,打造订单式农业,实现场地直供的供应链模式。事实上,一旦工厂化养虾稳定生产,其模式具备良好的复制性。不止盒马,在资本追捧下,更多新零售平台可能进入工厂化养虾市场,可以在全国分布式布点。养虾人走向城市,优质、平价的商品虾在城市养成,就近输送给消费市场。对于传统工厂化养虾产业而言,新零售平台搞工厂化养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零售具备消费市场优势、物流优势和资本优势,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市场产生挤压。两者却并非角力关系,也不存在零和博弈,完全可以实现合作。例如,新零售平台直接源头采购,向传统工厂化养虾园区收购商品虾,完成订单供应,或采取加盟合作的模式,新零售平台联动养殖企业、投入品企业打造“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在养殖技术解决,养殖基建租赁、商品虾流通等多方面相互助力,实现共赢,共同让优质鲜虾更快游向市民餐桌。传统养虾模式痛点多“国内消费者对鲜活水产情有独钟,尤其是鱼虾这样的大众品类,是高频刚需的品类。”盒马养虾项目的负责人孙习武介绍,但活鲜产品从养殖、运输到销售环节,存在养殖成功率低、运输和暂养损耗高、持续稳定供应差等行业痛点难题,如青虾池塘养殖一般成活率仅为15%到20%,同时水产品在储运环节损坏率达1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盒马要向活鲜产品上游产业延伸,涉足养虾的原因。据了解,虾的成活率也是影响消费体验的重要因素。“自己养虾,无论是上游端的养殖还是运输、大仓和门店的暂养,都可以实现全链路可控,损耗率能降低一半。”孙习武说。一位水产行业人士介绍,传统养虾模式有几大痛点:一是生产模式落后,过度依赖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和坏境污染;二是养殖环境开放,无法很好地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造成养殖成功率和成活率低;三是养殖装备与设施自动化程度低,耗费人力和可复制性差;四是养殖理念和食安意识不足,养殖过程中存在使用违禁药品现象,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五是受季节性和区域性影响,冬季和内陆城市对虾生产成本高,市场供给不足问题导致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才能吃上活虾。工厂化养虾高效可控“工厂化养殖解决了这些行业痛点。”一位水产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通过数字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工厂化养虾高效可控。它既是国内水产养殖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将带动传统水产养殖行业的技术、模式和设施设备升级。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个别养户从2014年前后开始建厂,2016年前后各地加速建设养殖场、示范场。在短时间内,工厂化养虾模式实现稳定运作,这些养户最高产量可达近30斤/立方米,普通也达到10-15斤/m3,效益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工厂化养殖水体预计超过500万立方米,其中工厂化养虾水体在250万立方米左右,包括日照约100万立方米、烟台约35万立方米、威海约20万立方米、潍坊约60万立方米、东营约40万立方米等。另外,河北、东北共计1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唐山约20万米平方,今年有接近100万立方米海参养殖池正转养对虾。工厂化养虾发展速度如此迅猛,本质是生产模式改变和生产力升级。好比蒸汽技术、电力技术、科技发展所引发的每一次工业,极大促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过程中,稳定的高效益能提高养户积极性,也吸纳工业要素往养虾业转移,成为生产力升级的内在动能。要知道,工厂化养虾市场需求“内核”并非是盲目追求规模,过度追求效益,而罔顾区域发展环境压力。产业主体需要从中寻找到平衡点,既要吸纳社会资源、企业资源、科研院所资源等做大“蛋糕”,同时也不能“铺张浪费”损害环境,要以精细化的发展模式,引领生产端绿色发展,才能推动产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