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至今,华南地区的小棚虾养殖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无到有,迅速扩大至惊人的10万张规模。同时,这一趋势也催生了超过30亿元的小棚虾养殖投入品(包括饲料和动保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据统计,目前全国养虾小棚数量已超过40万张,其发展趋势呈现出辐射南北、从东向西的扩展态势,覆盖地区包括苏北、山东、浙江以及两广等地。
然而,随着华南地区小棚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现,如虾苗质量的不稳定、养殖成功率的偏低、虾价低迷以及销售困难等,这些问题成为了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小棚虾养殖产业的降本、增效和提质,已成为业内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近期对华南小棚园区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致力于揭示小棚养殖背后的成功秘诀,培育新的生产力,推动传统对虾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促进新兴产业的竞相发展。
从江苏一路南下至广东,华南地区的小棚养殖模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由于其高效高质、可复制性强的特点,这一模式在华南地区迅速崛起,成为一张独特的“名片”,吸引着无数敢闯敢拼的勇士前来华南地区开疆拓土。其中,广西江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江沿便是佼佼者之一。
2009年,在广东从事服装行业的张江沿,勇敢转型来到广西投身外塘养殖,2013年摇身一变成为经销商。从四川到广东最终扎根于广西,从服装行业跨界到水产养殖,他已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人。“未来的养虾业,必定是追求高产量的舞台。”张江沿表示,随着小棚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外塘养殖或许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追求更高的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考虑的重要议题。
张江沿:目前园区内有两种养殖模式,一是小棚养殖模式,二是陆基圆桶养殖模式。2022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小棚,截至目前园区一共有400张小棚。2023年6月,公司又开始尝试陆基圆桶养殖模式,园区已有300多个陆基圆桶,每个圆桶的水面面积为50平方米,水深控制在1.2米。
从园区内的养殖情况来看,两种养殖模式的产量都挺乐观。2023年小棚冬造虾的养殖成功率达到八成,平均产量为1400-1500斤。陆基圆桶养殖模式的产量远远超过小棚模式,每个立方水体的虾苗投放量为600-700尾,产量可达20斤。
张江沿:小棚养殖模式的养殖成本为15-16元/斤,其中动保成本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动保成本为6000-7000元。这主要是由于土地反酸问题严重,导致调水类产品使用频繁,从而增加了成本。此外,料比一般为1.2-1.3,饲料成本高达15000元。
而陆基圆桶养殖模式在成本方面则呈现出季节性的差异。冬季由于需要加温,成本相对较高,成本为16-17元/斤;而夏季则因无需加温,成本相对较低。成本为13-14元/斤。鉴于养虾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未来追求高产量将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公司考虑采用圆桶养殖模式,以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张江沿:通常情况下,小棚租金为10000元/张/年。然而,实际租金会根据养殖效益的优劣有所调整,浮动范围为8000-12000元/张/年。2023年以前,土地租金普遍偏高,租金超过2000元/亩/年。然而,2023年对虾市场行情不好,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今年的租金水平略有下调。
张江沿:2021年下半年,犀牛脚镇才正式开启小棚养殖的序幕。当时,真正能够投入生产的小棚数量仅有几百张,规模相对较小。然而,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的日益扩大,犀牛脚的小棚养殖产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如今,犀牛脚的小棚数量显著增长,达到了6000-7000张的规模。
张江沿:目前,饲料主要由通威和澳华两大品牌主导。动保品牌则相对更为多样,包括四川礼蓝、蔚蓝天成、山东根源以及东方万能等品牌。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导致各厂家之间在竞争手段上呈现出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动保品牌的增减变得难以预测,每个品牌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张江沿:接下来,公司计划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广陆基圆桶养殖模式,以期实现更高效的养殖效果。同时,为了拓展虾苗业务,公司正与苗种企业展开深入合作。目前,苗场已建设完毕,拥有四条现代化车间,目前正专注于外塘虾苗的培育工作。今年8月份,公司将转向小棚虾苗的培育,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此外,新的标粗场正在规划建设中,以进一步提升虾苗的培育效率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