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以《川内首次应用!成都建筑垃圾资源化全揭秘》为题,报道了成都从源头、过程、末端全方位发力,全链条助推建筑垃圾焕发绿色生命力的新实践。
城市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垃圾应该如何处理?近日,在成都市三环路成致路段施工现场,记者看到,2公里的在建路段下方铺垫满了由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再生材料——这是川内首次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据悉,今年内,成都成温邛高速扩容、五环路贯通工程等高快速路也将大规模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进行铺设。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消耗着各种资源,产生着各种垃圾废弃物。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是建设“无废城市”的关键一招,也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成都交投建循集团公司指定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工厂里,大型智能设备正开足马力分类处理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精准分类后将运往生产车间,经生产线‘消化’后,‘吐’出再生材料,用于铺路建设等。”成都交投建循集团公司张旭介绍道,“以往城市道路建设采用的是连砂石,大多取自河道或矿山开采等,这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消耗。”他表示,在收运建筑垃圾过程中,会在源头进行“拆解”,随后由新能源车队将建筑垃圾运输到工厂进行加工,“工厂内部采用全封闭环保布局,屏蔽声光污染,实现能源自循环。”
建设不愁地方、处置不愁原料、产品不愁销路——只有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循环处理链,建筑垃圾的重生路才能真正通畅起来。目前,成都市三环路成致路节点工程项目中已应用1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同时,成都交投集团拟依托成温邛高速扩容、五环路贯通工程等交通基础建设项目,预计项目处置建筑垃圾达到百万余方,实现碳减排近万吨。
“建筑垃圾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事关多个主体。”张旭说道,想要更高效地实现绿色循环,数字化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在建筑垃圾治理方面,成都正立足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搭平台管全程、梳环节优流程、拓应用提质效”的总体思路,按照“应处尽处、应用尽用”的原则,通过“全流程智能监管、全环节流程再造、全行业能力提升”,推进建筑垃圾系统治理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应运而生。
据悉,该自主研发平台通过整合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资源,实现建筑垃圾处置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提升政府执法效率,减少办事群众的跑腿,同时为施工和运输方提供全过程信息调度服务,并配备预警和信息公示功能;借助实时监控和智能审批,有效监管建筑垃圾运输,促进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动成都建筑垃圾处理的安全、规范与有序。目前,平台已处于试运行阶段,其中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一网通办”系统已在全市23个区(市)县运行使用。
今年内,成都交投集团将建成一个覆盖全市范围的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服务城市战略,提升城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