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近年来,广饶县“三农”工作成效显著、成果斐然,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画卷。为更好地展现广饶县各地“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大众网东营联合广饶县农业农村局特推出《“三农”奋进路》专题策划,围绕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展现广饶县各地开展“三农”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敬请关注。
大棚种菜是常事儿,可大棚里养鱼,这样的新鲜事儿你见过吗?在广饶县大王镇山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昔日粗放的露天式鱼塘已经被现代化养殖区取代,实现“南鱼北养”,通过科技创新助推渔业发展,让南方鱼种在北方适然生存繁衍。
走进农场,3号大棚的工作人员正在撒喂鱼食,成百上千条肥硕的鱼儿跃然翻动,争先恐后地抢吃鱼食,呈现出一派人欢鱼跃的喜人景象。
大棚里12个养鱼池中养殖着淡水石斑鱼、加州鲈鱼等品种,淡水石斑鱼作为南方鱼种,对温度非常敏感,水温要保持在24℃—26℃,在北方养殖并不容易,该公司采用海容模块保温材料建设了保温“大棚”和保温鱼池。“由于海容模块隔热保温性能好,再利用大棚的温室效应,就能够保持鱼池内的水温常年恒定,从而形成了‘南鱼北养’的养殖模式。”公司经理王振介绍道。
除此之外,农场还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育苗繁殖技术,两排用海容模块建成的一个个孵化池分布左右,每个孵化池里都有一条雌性石斑鱼、一条雄性石斑鱼和一堆已经孵化出来的鱼苗。
“室内的海容模块池育苗能完全人工控制水质和水温,鱼苗生长需要什么,可以在水里添加什么,使鱼苗不受水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王振向记者介绍,一条石斑鱼从鱼苗长大需要经过10—11个月左右,目前,公司有1个孵化车间,2个标苗车间,3个养殖车间,年繁育石斑鱼60万尾,成活率95%以上,年产商品鱼15万斤,每斤石斑鱼30元,年销售额就是450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但在山海农场,一套全新的循环水设备,却把二者科学地连接在了一起,“鱼菜共生”生态系统有序运行。
据王振介绍,在12个养鱼池中,上千条鱼儿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饵料等残渣,为了保证鱼儿健康成长,也为蔬菜提供一定的养分,“排污三件套”便起了大用处。所谓“排污三件套”,即旋流器、水位、底浮盘,三者“各司其职”,将养殖池中的水引流过滤,经过微生物分解处理,转变成植物所需要的养分,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另外两个蔬菜大棚,养殖过程不使用任何渔药,这样既保证了水源无毒无害,从而降低鱼类疾病的发生率,又形成了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循环水利用模式,保证鱼儿永远生长在“活水”中,达到了科学循环、生态养殖、产业绿色发展的目的。
大棚的另一侧,还有几台机器正在高速运转,这是农场在传统的养鱼基础上安装了恒温系统和智能数据监控系统,鱼儿的生长状态、何时投喂、水域温度、pH酸碱度全部实现实时监控、掌上操作。“现在养鱼不像以前包个鱼塘、放下鱼苗就行,必须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智能化的操作方式。”王振笑着说道,有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一两名员工、一台手机便能够搞定。
采访间隙,也不断有参观团队前来学习、参观。“未来,我们公司会不断培育新的品种,引进先进科技设备,扩大养殖规模,让科技服务渔业养殖,带领大家养鱼为业、因鱼而乐!”王振说道。
近年来,广饶县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可持续循环的低碳生产模式,因地制宜,整合各类资源,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先后建立锦鲤观赏鱼养殖、加州鲈鱼养殖、淡水石斑鱼养殖等家庭农场养殖基地,依托小小鱼苗,做起“大产业”,与鱼儿一起“游”向致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