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时报》《联合报》26日报道,此次调查所验出的微型塑料呈纤维状,每升清水平均有0.75根,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尼龙等,属常见塑料制品。
除自来水外,该署下辖环境检验所也对王功、台西、安平、东石、澎湖、金门、马祖等全台7处养殖区及垦丁、福隆海水浴场做调查。结果显示,每1000升海水有1000至1.85万个微型塑料,每公斤沙砾有26至2400个微型塑料。养殖与野生贝类以每公斤为检验单位,平均含0.2至5.2个微型塑料。
微型塑料指小于5毫米的塑料残屑,相当于米粒大小,是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进入大自然后日久裂解而成,如塑料袋、矿泉水瓶、免洗餐具、合成纤维布料、洗面柔珠、渔具等。
据报道,“环保署”2017年12月至今年7月针对自来水、海水、沙滩沙砾与贝类中微型塑料含量,运用热触测试法、荧光染色法及显微光谱法做检测,大部分都含有微型塑料。该署日前已预告限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政策草案,预定2019年7月起,包含公部门、公私立学校、百货公司及购物中心、连锁快餐店等四大类、共八千家业者,不得提供内用者一次性塑料吸管。
看守协会等民间环保团体表示,“环保署”2030年才全面禁用购物提袋、塑料吸管、免洗餐具、一次性外带塑料杯等4大类塑料制品,时间太漫长,应加快脚步。(完)